Neoceratias spinifer Pappenheim, 1914

大棘新角鮟鱇
新角鮟鱇
新角鮟鱇,深海鮟鱇
Spiny seadevil
深海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背鰭鰭條10-13,臀鰭鰭條10-13,胸鰭鰭條12-15,無腹鰭,尾鰭鰭條9。上頜齒12-49,下頜齒15-48。體狹長,側扁;頭部與身體明顯區別;頭部各骨頭末端之棘不明顯;眼睛相當小;鰓蓋不明顯,具有一管狀開口。口大,向後延伸超過眼睛;口部外側具有許多鈎狀牙齒。不具有由第一背鰭棘特化之吻觸手。胸鰭小,呈扇形;背鰭及腹鰭大,位於身體中央偏後,略遠離尾鰭基部;尾鰭成扇形,中央四鰭條分叉。體表光滑。體色全黑。(何宣慶 2012/1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ceratias spinifer 上次更新:2020-03-23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球,但集中於熱帶及溫帶地區。臺灣分布於東部海域(ZMUCP921721)。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ceratias spinifer 上次更新:2020-03-23

尺寸

體長:6:cm SL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ceratias spinifer 上次更新:2020-03-23

棲地

深海游泳性,以特化的吻觸手及末端餌球引誘獵物。雌雄異型,雄魚寄生於雌魚身上。肉食性,以其他深層游泳性魚蝦類為食。產浮性卵,形成帶狀或卵筏,藉由洋流飄送各地。
深海

0~20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ceratias spinifer 上次更新:2020-03-23

效益(利用)

罕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ceratias spinifer 上次更新: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