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力發電對海洋生態影響

內容摘要:

關於離岸風力發電機的環境影響評估,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國際上的研究報告。在歐美,發展離岸風機比我們早十幾年,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2010年便整理上千篇研究報告,出版一本書評估離岸風機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國外實驗室數據顯示因建置、營運的過程中產生噪音或電磁場,改變或干擾了海下的水文、底質、地形、地貌、生物的生理、生態與行為,但書中也都有提及其對整體海洋生態系的影響程度並不大。

施工期間打樁所產生的噪音勢必會對各種生物造成影響,過了施工階段,正式運轉時期的噪音極小,實驗案例表示並無影響,海底纜線方面,為了防水所以包覆了較厚的材質,再加上深埋海底,能釋放出的熱極小,實驗數據顯示沒有影響,日後仍會持續監測。海上的開發案,受到漁民抗議,認為漁場權益受到侵害,為補償漁民,漁業署公布漁業補償公式,由業者與漁會協議,避免喊價行為。另外,鳥類與蝙蝠遷徙,勢必受扇葉影響,仍要透過研究以降低傷害與影響。

我國於1994年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針對大的開發行為或政策,只要是會對環境、社會經濟、文化、生態造成影響時都要經過環評法的評估。好處在於能夠快速地蒐集資料,廠商為了通過必須去蒐集資料,這些資料可於日後營運後可進行比對。也因為標準較高,所以廠商必須盡力降低對生態的影響,像是工程噪音。另外,環評法更要求廠商承諾,日後有問題必須處理改善,若未履行則會有懲處。

離岸風機對於海洋也具有許多正面效益,像是基座能作為人工魚礁,亦會因捕魚不便進而達到限漁的效果,維持生態平衡。整體而言施工期間的打樁時負面的影響較多,完工後正面效益能超過負面影響,正負相抵,有可能正面會大於負面。國內至今基礎研究仍不夠,人才培育需要龐大資金,工法的選擇依然是一大挑戰。

但無論評估結果如何,也許透過風機案,可以建立起臺灣海洋的資料,以利日後經營。


[前往講堂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