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二廠畸形魚事件

內容摘要:

民國82年,台灣社會上的十大環保事件之一為核二廠的溫排水處附近發現了畸形魚(秘雕魚),這些畸形魚的背部隆起、彎曲,通常為花身雞魚、豆仔魚兩種魚類。

由於畸形魚大量出現,被懷疑是輻射造成。而當時正值核四廠興建,此事件被反核人士以核能電廠輻射汙染當成藉口與題材大肆報導,造成民眾恐慌與騷動。

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對於畸形魚產生的看法不一,政府當局要求環保署成立專案小組來鑑定是何種原因造成核二廠畸形魚的產生。

為了找到畸形魚的成因,陸續進行了許多不同的實驗,了解其海域、水溫等不同的條件對畸形魚的影響。首先根據分布來做判斷,除了核二廠的出水口外,其他地方幾乎沒有發現畸形魚的蹤跡。

之後在實驗室內用不同的水溫飼養魚苗,了解其生長發育與溫度的關係。發現秘雕魚的成因主要是水溫所致,主要是因為受高溫破壞而短缺的維生素C在常溫下又會重新補充的緣故。

而發生在花身雞魚、豆仔魚兩種魚身上,主要是由於這兩種魚的生活習性,牠們的仔稚魚喜歡高溫,以及其成長的生活史習性,會靠到岸邊來等到長大後才游向外海,也由於核二廠出水口的構造,水深10公尺,下層的水溫低,魚游了上來,活在那裡,也就產生了這樣的生存環境,因而導致了畸形魚的產生。


[前往講堂總覽

相關連結:
秘雕魚確係高水溫所造成,非關核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