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生態系介紹(下)

內容摘要:
在深海生態系中,生物為了適應環境,會有一些特殊的調整與演化過程。深海因為沒有光線,無法行光合作用,沒有植物作為食物來源,因此深海生物主要是靠不斷沉降的有機物碎屑維生,這些源自於海洋上部透光層的有機物生產活動,在水層中緩緩下沈,被稱作「海洋雪花」。養活了海底的無脊椎動物:小蝦、蟹,魚再吃牠們,就形成一個食物鏈。

深海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魚很耐餓,但有些魚甚至可以吞下比自己身體大好幾倍食物,因而演化出巨大的嘴巴。

因為食物的來源不夠充裕,因此深海魚的活動力很低,有些甚至不游,靠著腹鰭、臀鰭站在海底,不動,也就不用消耗熱量,少吃一點也無妨。

上一世紀,海底的熱泉、冷泉生態系是科學界很重要的發現,熱泉,就像是煙囪,在海底噴出熱液,周圍有很多奇特的生物棲息,冷泉是位於海床下的天然水合物,類似乾冰,白色的,汽化後便是甲烷。

深海魚因為壽命長,成長速度緩慢,因此一旦過度捕撈,很難恢復其數量。因此最好在開發利用之前要先擬定保護的策略。臺灣附近最大的海洋棲地,其實是深海大洋,佔了周邊2/3的水域,是進行深海調查研究很好的地方。

過去在臺灣有一種漁法-叫做珊瑚漁業,是對深海的貴重珊瑚的採集,他們用石頭下去敲斷珊瑚,再用網片去把斷裂的殘枝纏繞上來賣。但這些棲地遭到破壞後,經歷很長的時間都不見得能夠恢復,希望這個漁業能夠慢慢淘汰,讓海洋能夠休養生息,不被人為所破壞。


[前往講堂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