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的共生

內容摘要:

共生(symbiosis),可分為互利共生(mutualism)與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最著名的互利共生例子便是小丑魚與海葵,小丑魚的身上具有黏液,能避免海葵觸手上的刺絲胞攻擊,藉以利用海葵保護自己,而海葵則能藉由小丑魚清潔觸手。但有些科學家覺得小丑魚會與海葵爭食,應該屬於片利共生。

寄居蟹與海葵也是互利共生,寄居蟹背著海葵,可以偽裝自己並被避免獵食,而對海葵來說則是方便移動與覓食。相似情況也能在某些特定螃蟹上看見,只不過牠是將海葵置於自己的鰲上。蝦虎與槍蝦也是一個例子,槍蝦能將共生洞穴中的土石推出,以維護洞穴環境, 槍蝦視力差,蝦虎魚則負責警戒,快速躲入洞內。裂唇魚,俗稱魚醫生,以幫忙清理魚的表面或以寄生蟲為食,有研究指出,如果該海域沒有魚醫生,其他的魚種也會隨之搬走。

片利共生的例子也有許多,例如:蝦子住在海綿裡,形成偕老同穴、印魚在鯊魚身上搭便車、陽燧足附著在柳珊瑚上面、藤壺附著在鯨魚上,都是依存於其他生物上方便取時的例子。另外也有一些是為了求得保護,像是海膽上的海膽針蝦、海百合上的盤口喉盤魚以及躲在海扇中的豆丁海馬。

共生也依生存樣貌分為可獨立生活的兼性,以及分開便不能生存的專性,但在人為環境中,因環境因素較少,因此很難分辨。

也可依生活位置分為內共生與外共生。內共生是指生存在體內組織裡的,如珊瑚跟共生藻。外共生則是生活在生物表面,或是器官組織表面。


[前往講堂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