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的競爭

內容摘要:

海洋生態系營養層通常有六個層次,彼此間的交互作用於個體層次,競爭行為發生在同種類與不同種種類之間?不過因為同種之間常有階級合作的行為,所以競爭行為還是較常發生於不同種生物之間。

無論是種間競爭好是種內競爭,競爭的結果都會影響族群數量、密度。競爭下的互斥作用,讓不同生物種間此消彼長。種間競爭有三種方式,分別是:直接取代、先佔為贏、對共同資源的使用效率不同。其中對共同資源的使用效率不同,為間接型的競爭。有些掠食者則是利用性競爭,當掠食者同時以兩種物種為食,就能維持兩種生物的消長。

透過移除實驗,能分辨與探討生物間的競爭狀況。例如,把海星移除之後,看看被掠食者貽貝的生長以及分佈狀況,便可以知道海星和貽貝間的競爭行為。不過這種方式並不容易執行,因為大自然中有太多變因,無法全然掌握。或是在研究室中設置中觀生態池,可以細部調整環境條件,更精確的模擬生物的環境狀態。

海底的浮游植物有很多種,在同一個環境中沒有明顯數量差異,此一現象被科學家稱為「浮游生物的迷惑」。其原因有四:

  1. 網絡式的競爭,為複雜網狀關係,所以並無何種生物最佔優勢。
  2. 彩票式的拓殖,同於先佔為贏,是一種逢機性質。
  3. 干擾,為大範圍的因素如天氣溫度等,讓原先的競爭結果不斷重新洗牌。
  4. 棲地的複雜度,棲地複雜度越高,則生物種類越高。

影響競爭的因素還有,掠食作用、植食性、促進作用。生物間的交互作用,在於物種間的互相幫忙。競爭看似對生物族群有害,但對於整體生態而言卻是一種保護而有益。


[前往講堂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