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學的新趨勢

內容摘要:

海洋生態學的第一階段是探索與描述,主要目標為研究海洋中有哪些物種,隨著科技進步有了潛水的設備後,學者開始更能夠深入海域去探索。第二階是探討生物間的關係,思考怎麼樣的變化因子會對生物造成影響。試著在實驗室中模擬海洋環境,提出一些模式來應證。而第三階段則是始於近代,正努力地朝海洋生態保育方向前進。

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在第14條中專門論述海洋中有10條目標。

第1條是有關如何有效的防治海洋污染。

第2條則是有關於永續的方式管理與保護。台灣通過了海岸管理法,以整合性的方式規劃整合,維護海岸生態與資源。

第3條則是如何解決海洋酸化。海洋原本的酸鹼值應該落在8.2,是偏鹼性的水質,但工業革命開始後,製造了會使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累積的越來越多時,會溶解入海水中並分解成為碳酸氫根及氫離子,氫離子就是酸,海底的酸多了就會去搶奪海裡的鈣,形成碳酸鈣。海洋生物從浮游生物到甲殼類、貝類、珊瑚等等都有碳酸鈣的介殼,介殼會溶解甚至無法形成,生態系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其他還有關於過度捕撈、非法捕撈的規範,與停止負面、會導致過漁情形的補貼,另外還有提高研究能力,鼓勵國際間的互助交流,以及目前公海的保護,修改海洋法,並設立公海的海洋保護區。

海洋與人類的社會、文化、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食物、仿生資源、研究材料等,都來自於海洋的資源。海洋亦具備調節洪水與疾病的功能,提供精神娛樂與文化收益,並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維生系統。

甘地曾說過,我們現在所用的資源,都是從下一代借來的,必須要原封不動的還給他們。也因此我們應當維護生態,並且珍惜這些珍貴的資產,才能達成永續經營。

 


[前往講堂總覽

相關連結:
海洋酸化研究及監測的計畫數及資料|http://taibon.tw/zh-hant/indicator/aizhi/120